在南昌进贤县工业开发区,重型龙门吊挥舞着钢铁臂膀,将钢梁精准吊装到位;全自动生产线“吞吐”之间,一块块钢板魔术般变身为装配式建筑部件。近年来,进贤县重点发展七大特色产业,为培育其中的钢构网架“一张网”,当地引进了一批钢结构企业,从设计、制造、施工到售后,集群产业链和产业配套逐步完善。这里,每天有数百吨钢结构产品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输往全球,用钢铁骨架连接世界。
从“30亩小作坊”到行业领军者的蜕变
“十年前我们接单时,客户总要问‘你们能行吗’,现在他们会说‘交给你们没问题’。”江西X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是从一线工人成长起来的管理者,他亲历了企业从30亩小作坊到占地470余亩现代化生产基地的华丽转身。他身后,公司展厅里的数十项闪闪发光的荣誉奖章、专利证书无声诉说着这家江西省钢结构龙头企业的创新实力。
2013年,正值企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刚刚完成厂区扩建的X集团面临“有订单没设备”的窘境。“技术储备我们有信心,但真金白银的前期投入就像一座大山。当时100吨龙门吊就像行业入场券,没有它,大项目想都别想。”经理回忆道。
中国工商银行进贤支行送来的2000万元“及时雨”,让企业率先在省内引入重型设备,一举拿下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并捧回水利行业最高荣誉“大禹奖”。这笔资金不仅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更开启了银企十年携手的佳话。
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发展
走进温圳镇工业园区基地,焊花飞溅中,新旧设备形成鲜明对比。十年前的老设备旁,是国际最先进的智能生产线,年产能可达200万吨。十年来,工行进贤支行对X集团的授信额度也从最初的2000万元提升至4500万元,支持领域扩展到全产业链,成为集团跨越式发展道路上的可靠伙伴。
如今的X集团在进贤县拥有两个大型生产加工基地,22万平方米厂房,200余名员工中工程技术人员占比达20%,业务涵盖钢结构全产业链,持有发明和实用新型技术专利30多项,仅装配式建筑就有近20项专利技术,覆盖了整个产业链。
企业的“钢铁版图”也不断扩展,已覆盖三十多个国家,应用场景更加多元。从当时中国最宽双层公路桥——东江大桥,到昌河现代汽车10万平方米主体厂房;从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展示服务中心,到远销印度、赞比亚、厄瓜多尔、尼泊尔的海外工程。作为进贤县“七个一”特色产业的重要支柱,X集团已成长为江西省钢结构产业集群的领军企业。
打造国际一流企业的未来蓝图
夜幕下,最后一车钢构件驶出厂区,车灯划出流动的光带。“从2013年购入第一台先进设备,到现在进军新领域,工行进贤支行始终是我们最坚实的金融后盾。”经理描绘着更宏伟的蓝图,“我们的愿景是打造国际一流的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企业,相信在工行的帮助下,美好愿景一定能早日实现。”这位实干家的眼中,映照着“钢构之都”更加闪亮的未来。在这里,金融“活水”与产业升级的热度交融,正书写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企业车间里,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冷硬的钢铁,更是金融与实体经济“热融合”的生动实践。从服务X集团到服务钢结构产业,从“敢贷”到“会贷”,中国工商银行进贤支行以高质量金融供给不断探索着助力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路径,近5年累计向钢结构产业投放贷款超5亿元,为进贤深入实施“产业强县”战略注入强劲动能。
银行服务县域特色产业的创新探索,正是江西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精彩缩影。中国工商银行进贤支行与钢结构产业的故事正在赣鄱大地处处上演。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主动作为、靠前发力,不断延伸金融服务触角,以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截至6月末,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县域贷款余额超2600亿元,较年初新增近300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55%。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将始终牢记“金融为民”初心,聚焦省内县域特色优势产业,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不断加大乡村和县域金融投入,为江西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贡献工行力量。
(供稿: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