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会员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会员信息 > 会员动态

银行业助推新能源科技城建设

时间:2011-01-10 作者:谢亮书 来源:中国银行新余市分行 浏览量:2395

 

中国银行新余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谢亮书

 

新余是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是江西省工业化、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形成了以钢铁、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为主体的新兴工业体系,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去年11 月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这既是新余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机遇,也是银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主体,既要积极适应新余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要通过自身的主动变革去助推这一转变。银行业要在新能源科技城建设中有所作为,须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实施路径,在调整信贷结构、优化客户群体、创新金融产品、拓宽创收方式、改革机构流程、完善人才机制六个方面下功夫全力助推新能源科技城建设,努力实现银行自身发展与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双赢。

一、在调整信贷结构上下功夫,促进项目建设选择性的转变

对于银行而言,信贷结构调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服务经济发展、降低风险、增加收益。特别是在当前我市加快新能源科技城建设的背景下,深化信贷结构调整不仅是银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适应和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整信贷结构既有利于集中信贷资源支持新余市新能源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又有利于提高银行资产质量,降低风险成本,间接增加收益。

首先,发挥信贷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大力支持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低碳经济要求、且具有资源优势的建设项目,助推政府部门由粗放式的“招商引资”为选择性的“招商选资”。重点围绕我市光伏、风电、锂电和节能减排设备制造四大新能源经济板块,为新余打造成世界级光伏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螺杆膨胀发电机、永磁风力发电机生产基地以及锂电产业基地等重大建设项目提供资金与金融服务。其次,加强节能减排。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从严把握行业准入,坚持以全国同行业先进技术水平为标准来进行引导。加大节能产品和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为中冶环保钢渣零排放、新电和分电粉煤灰渣综合利用、海螺余热发电等节能减排项目提供全面金融服务。通过贷款投向的调整,使信贷资金主要用于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节能减排及污染防治等领域,促进新余经济的协调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满足有效需求;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最后,着眼于市委市政府正在重新布局的高新区、仙女湖区、高铁组团区、孔目江新城、袁河新区建设规划,跟进新能源科技城建设相配套的城市基础建设,为政府提供投融资顾问、企业上市、发债及财务咨询等多样性的金融服务。积极向上级行争取政策与资金,为我市交通投资、高铁组团、公用事业类公司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二、在优化客户群体上下功夫,促进产业结构协同性的转变

优化客户结构既是银行业自身的管理要求,更是协调推进新能源城科技城建设的要求。目前我市的钢铁、光伏行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较大,第一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与速度相对较弱,所以银行业在调整客户结构过程中,应大力发展新能源行业优质客户,特别是与新能源城建设相关的第一、第三产业客户,提升优质客户占比,实现互利双赢。

在公司客户方面。一方面要逐渐改变大额授信客户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的现状,通过引导信贷资金向第一、第三产业客户聚集,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大力推动与新能源科技城建设相配套的交通运输、仓储、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在继续支持新能源、新材料行业形成集群效应的同时,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提升新能源科技城建设水平。一方面要在兼顾资产质量和综合收益、把握收益与风险总体平衡的前提下,大力拓展优质中小企业客户。为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创新体制、政策、流程、产品,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贷工厂”建设,将下放审批权限、简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加强专业化管理相结合,推动中小企业业务向批发化、规模化、快速化发展,既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题,又实现客户的结构调整,增加银行收益。

在个人客户方面。积极拓展中高端客户,挖掘优质客户潜力。加大与高端客户信息资源丰富的机构合作,及时发现客户、营销客户、维系客户。建立主要负责人为首席客户经理的,条线联动营销机制,加强部门交叉营销,联合拓展高端客户。此外,加强高端客户维护,通过打造高素质专业队伍,构建专属服务渠道体系,建立高端客户需求响应机制,以及优化服务流程、深化服务内涵等措施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树立高端客户服务品牌,提升高端客户忠诚度。

三、在创新金融产品上下功夫,促进新能源运用普及性的转变

银行业与客户之间的主要矛盾,是广大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与银行产品创新相对滞后的矛盾。这个矛盾也正是银行业不断完善自身发展,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内生动力。商业银行应根据新能源科技城建设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改变过去主要依靠贷款为企业提供融资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融资增值”型投资银行业务,集中优势,重点突破,为新能源科技城建设创新金融产品。

根据国家关于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完善贷款决策和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尽量为低碳经济、自主创新、高端技术等关系长远的项目提供合适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承担金融企业社会责任,助力企业加快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如:丰富光伏、新能源类信贷产品,支持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太阳能屋顶计划,节能型小区、示范性小型太阳能电站建设,引导全社会应用光伏产品;尝试在大型体育公园、公共设施建设中开办太阳能板、光伏发电设备的金融租赁业务;推出清洁能源个人消费贷款新概念,在私人别墅区、高端住宅区、节能汽车等领域开办个人小型光伏发电设备的分期付款业务,并在贷款手续、贷款优惠上予以简化和优惠,提高市民的光伏产品普及率,帮助实现节能减排。同时在产品的捆绑销售,条线和客户的交叉销售方面下大力气,共享资源联动营销。通过多方位、多渠道、多部门的联动,帮助客户解决实际困难,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组建跨地域、跨部门、跨条线、跨机构的营销团队,推动营销方式由分散化、粗放式向综合化、集约式转变。

通过持续的金融产品结构调整和创新,改变原有的相对单一的产品线和单个产品各自为战的经营模式,在丰富产品种类、增加产品内涵的同时,注重以特色产品对重点客户的覆盖与渗透,在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专业、高效、贴心服务的同时,为新能源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四、在拓宽创收渠道上下功夫,促进金融业收益多样性的转变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企业、作为公众上市公司,其重要目的之一是为股东创造价值。如何结合当地政府的发展战略,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时间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重要的途径是调整收入结构。在经营中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降低付息成本,提升议价能力,能使得商业银行有效的降低业务发展风险,对于改变脆弱、单一的盈利结构颇有益处。

银行在资本约束机制下,要增强内生性增长动力,就必须积极探索与资本市场快速发展、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趋势密切相关的产品,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投行业务、理财服务,丰富中间业务产品线,提升服务品质,增强中间业务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逐步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比重,不断改善收入结构。与此同时,要以推进全面成本管理为契机,大力压缩非经营性开支,细化费用控制标准,做好投入产出分析,加大集中采购力度,强化存量资产管理,提高项目成本的产出效率。在努力降低成本收入比的同时,提高员工收入在成本中的比重,提高银行员工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进而形成服务客户不竭动力。

五、在改革机构流程上下功夫,促进金融服务便捷性的转变

大力推动机构渠道改革,加快新兴电子银行建设和应用是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打造竞争优势和夯实客户基础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服务客户的内在需要。随着社会进步与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银行业一般网点的存取款普通业务已不能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银行业的服务渠道正逐步实现由柜台经营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全方位、全天候的金融服务。为此,加快机构流程改革与新兴电子银行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银行的竞争能力、盈利能力和服务能力。

大力推进机构渠道改革,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强化绩效管理战略引领作用,分批将一般性的经营网点,打造成能办理存、贷款、结算、贸易融资的全功能型机构。通过内部挖潜充实网点人员,加快打造一批3050人的旗舰型网点,增加15人以上网点数量,降低10人以下网点占比,消灭8人以下的网点,形成人力资源、科技资源、业务资源的集束效应。在推进网点物理转型的同时,最大限度将柜面业务移交后台集中处理,减轻柜面压力,释放前台销售能力,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提升营销服务水平,加快银行物理网点从交易核算型向营销服务型、综合产品销售型的转变,延伸服务新能源科技城建设的金融触角。

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把电子银行业务上升到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变“千家万户进银行”为“银行走进千家万户”,使银行的支付服务和增值服务深入到新能源科技城建设的各个角落;变“银行潜客户办业务”为“客户替柜台办业务”,促进生产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电子渠道服务方便快捷、交易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提高电子渠道对物理网点业务的替代率,鼓励客户从柜面人工服务向电子渠道迁移,解放银行与客户的生产力。继续借助信息技术丰富电子银行功能,拓展电子渠道服务空间,不断提高银行服务的便捷性。

六、在完善人才机制上下功夫,促进人才培养机制性的转变

新能源科技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和强大的人力资源作保障。近年来,新余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实施“百人引进计划”、“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等,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以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

为此,银行业也应将人才建设作为一项影响深远的重要工程,贯穿于经营管理实践的全过程,并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而发生渐进式演变。一是重点探索和完善适应发展方式转变的管理机制、创新机制、业绩考核机制,薪酬分配机制等,调动广大员工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要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培养和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的高端人才;是实施“人才强行”工程。将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紧密结合,实施“多序列、多梯队”人才工程,着力挑选和培养管理后备人员、客户经理后备人员、大堂经理后备人员、理财经理和派驻经理后备人员,培养造就一支规模较大、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多层面、专业化从业队伍,形成银行业的人才比较优势;三是重视青年工作,加强青年干部培育。为青年员工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搭建事业发展平台。创新培养模式加大人才的培养开发力度,实现备用结合,动态管理,为后续发展储备更多的各类人才;四是实施全员培训工程。加强银行管理层、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操作人员的素质培训,着重提升发现客户、培养客户、营销客户、服务客户、帮助客户发展的能力。